儿童癫痫
女性癫痫
老年癫痫
成人癫痫
 
 
 
深部脑刺激(DBS)治疗癫痫
  添加时间: 2013/10/26

 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在脑的深部特定部位埋置脑深部电极、脉冲发生器,通过体外调控刺激的电压、脉宽、频率等参数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技术,由Cooper于1973年首创。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已将其纳入难治性癫痫的辅助治疗手段目录。

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一)系统结构:主要结构由脉冲发生器、脑深部电极和导线组成,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症状将所需的刺激参数编成软件,通过计算机遥测技术将参数由体外传递给脉冲发生器,刺激器则按给定的参数刺激脑目标区域。
  (二)手术植入方法:局麻下安装脑立体定位仪,在患者头顶开直径约1.5 cm的小孔,在MRI的引导下将直径约1 mm 的电极准确植入大脑目标区域。检测电极,调整参数,无误后在左腋前线上端做约7 cm纵切口,在皮下于胸大肌浅筋膜间游离,形成一囊袋,植入脉冲发生器,利用皮下通条将电极的尾线与刺激器连接固定。检测DBS系统组件正常后,缝合切口。
  (三)刺激参数:尚无统一意见,参照动物实验和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数据,参考刺激脉宽90~450 μs,刺激频率130~200 Hz,电压0~10 V。要求DBS组件刺激1 min后关闭5 min。
  (四)适应证:适用于各型EP,特别是难治性局灶性EP。
  (五)临床疗效:DBS用于治疗EP已30余年,刺激区域包括小脑(cerebellum)、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尾状核(caudate nucleus,CN)、丘脑(thalamus)和海马(hippcampus)等。大量证据表明DBS具有良好的抗痫效果。
  1. 小脑:Velasco等随机、双盲、对照研究5例难治性EP运动性发作患者,在接受DBS治疗3~24个月后,平均痫性发作频率分别降低33%(3个月),41%(6个月),43%(24个月)。
  2. STN:STN是EP黑质控制系统重要环节,通过电刺激抑制STN可以抑制黑质网状部,继而抑制中脑背侧抗惊厥区,达到抗痫效果。Chabardès等采用DBS治疗5例难治性EP患者,发现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颞叶EP患者无效,其余患者痫性发作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3. CN:Chkhenkeli等用4~6 Hz的频率刺激54例EP患者尾状核头(head of the caudate nucleus,HCN)腹侧平均1.2年,结果26例患者未见发作,23例明显好转,5例无效,并认为DBS对难治性EP和多灶性EP(multifocal epilepsy)有效。
  4. 丘脑:DBS治疗EP时可选区域包括丘脑中央核(centromedian nucleus of the thalamus,CMT)和前核(anterior thalamic nucleus,ANT)。Velasco等采用DBS治疗13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结果显示3例患儿无效,其余患儿痫性发作频率降低80%~87%,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虽然刺激CMT在控制大发作上疗效显著,但对于复杂部分性发作疗效却不肯定,加之ANT与边缘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邻近,是理想的刺激区域,因此研究者们正将研究重心转向ANT。Osorio等采用DBS治疗4例不宜手术的局灶性EP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平均痫性发作频率降低75.6%。Fisher等采用DBS治疗110例局灶性EP患者,非盲法随访2年后报道,56%的患者痫性发作频率至少降低50%,12%的患者未见发作。
  5. 海马结构:大量证据表明颞叶EP始于海马结构,从海马结构扩散到整个边缘系统环路。Boon等给予10例内侧颞叶EP患者12~52个月的DBS治疗,发现1例患者无效,其余患者痫性发作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100%)。


  (六)抗痫机制:虽然DBS用于EP治疗已有37年历史,但其抗痫机制尚未完全阐清。(1)部分研究者认为DBS并不是达到控制痫性发作所必需的,其疗效可能是源于电极植入所造成的毁损作用;(2)局部抑制效应:DBS可能是电刺激作用于脑内参与痫性放电触发、扩散、维持的神经网络、核团,达到抑制作用;(3)投射抑制效应:DBS也可能是从刺激部位投射到其他中枢神经结构,产生投射抑制效应,影响痫性放电神经网络,这种投射抑制可能是通过激活抑制系统或抑制过度兴奋系统而产生作用。
  (七)禁忌证、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接受DBS设备植入术的患者禁止接受MRI、超声检查及热疗(diathermy)。手术禁忌证包括出血和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目前DBS治疗EP还缺乏长期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随访报道,参考接受DBS治疗的PD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局部出血、局部感染、电极错位、电极损毁、皮肤溃疡以及诱发抑郁症等。
  DBS作为神经调控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创伤性小、可逆、可调控等诸多优点,但目前抗痫机制不清,最佳刺激位点和刺激参数尚无定论,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    
癫痫治疗中心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Copyright © 癫痫治疗中心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All Rights Reserved
医院地址:广州市工业大道中253号,邮编:510282,医院总机:020-84339888、61643114
粤ICP备11010301号